野外簡易帳篷的架設
在森林中過夜,最好不要露宿。因為當人睡著之后,血液循環(huán)變慢,皮膚松弛,對外界的抵抗力降低,皮膚上的露水蒸發(fā)時又帶走了熱量,會使人著涼受寒,關節(jié)酸痛。林區(qū)露營,可就地取材搭制臨時的遮棚。架設簡易帳篷可使用方塊雨衣、軍毯、帆布、降落傘等就便器材。在森林或叢林地,斧頭和砍刀是必不可少的設營工具,鄂倫春族獵人進山都帶一把小斧子,南方少數(shù)民族常隨身佩帶著長刀。如果沒有刀斧,可用薄鐵器作代用品。
1、屋頂形帳篷
這種遮棚通常適用于林區(qū)。構(gòu)筑時,選擇兩棵樹作立柱。然后在距地面一米處綁一橫桿,橫桿上斜搭(約45度)若干若桿。后桿上再綁上兩條橫桿,即可將樹枝象鋪瓦一樣,一層層重疊地搭掛在支架上。遮棚的兩側(cè)也用樹枝遮堵。冬季,在遮棚透空面可架設長條形篝火取暖。
在山地和海岸邊露營,應盡量利用自然的洞穴。海岸附近常有被海浪侵蝕的崖洞,洞里如果有蟲,可以燃煙熏。夜晚在洞口升火,可防止野獸。
如果找不到合適的洞穴,選一個直立的巖壁,用兩根木頭靠著巖壁支起來,在兩根木頭之間綁上一些橫木,再把草或樹枝掛在橫木上面(其形式與一面坡遮棚大致相同)一個臨時棲身的巖壁遮棚即告完成。
或?qū)⒗K子拴在兩棵樹之間,或用隨身攜帶的鍬等作支柱,用背包帶連接,兩端固定在地上。然后將方塊雨布搭在繩子或背包帶上,底邊用石塊壓牢即成。也可將數(shù)塊雨布連接,構(gòu)成4~8人用的大帳篷。這樣屋頂形帳篷適合各種地形。
2、一面坡形帳篷
這種帳篷適于在斷墻、棱坎等處架設。架設時,把雨布一頭固定在墻壁在棱坎上,另一頭固定地面,兩邊用樹枝、野草堵塞擋風。在林地架設時,也可以用樹木固定。
冬季架設帳篷應注意:在雪層較薄的地區(qū),應先將架設地點的雪掃盡。在雪層較深的地區(qū),如果只是暫時駐留,可不必清掃積雪,但應將雪壓實、壓平,在凍結(jié)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隔絕層。如果暫時不轉(zhuǎn)移,則應在雪地中挖坑埋設帳篷。這樣可以更好地抵御寒風。在開闊地上架設帳篷時,可在帳篷迎風面筑一道雪墻,既可擋風又便于生火。
3、叢林遮棚
在熱帶叢林地帶,應搭制較嚴密的遮棚,以防蛇蟲的侵擾和暴雨。通常,遮棚可設置在便于排水的高地,在天氣悶熱時,高地也常有涼爽的微風。
在叢林中可充分發(fā)揮創(chuàng)造性,利用樹木、竹、藤、茅草、芭蕉葉并結(jié)合雨布、蟻帳等就便器材,搭制各種形式的遮棚。其基本方法是:“先撐棚架后蓋頂,圍墻鋪床同時行,最后挖出排水溝,鏟除雜草把地平!
在潮濕和有野獸侵害的地方,可將遮棚搭在樹上。
搭制遮棚的材料應選用新砍伐的質(zhì)地堅硬的樹木枝桿,因為枯木很快就會腐爛,而且往往有各種昆蟲蟄伏。芭蕉葉或棕櫚葉可用來鋪蓋頂篷。捆扎材料要盡量就地取材,如使用藤蔓和軟木的內(nèi)皮,以節(jié)省繩子和背包帶。因為繩子和背包帶在野外還有其它各種用途。
搭制遮棚的基本方法有:
(1)直角捆扎法。是將直角交叉的兩根樹桿(竹桿)捆扎在一起的方法。先在直桿上用繩子打個卷結(jié),然后越過橫桿的上面,再繞過直桿的后面,通過橫桿之上再繞過直桿最后繩頭從橫桿上面出來,依此順序繞四五次之后,在兩棍木棒中間勒緊,再打結(jié)固定即可。
(2)平行捆扎地。是將兩根平行樹桿(竹竿)捆扎在一起的方法。在兩棍并立的木桿上端處,用繩子在一桿上打一個雙重結(jié),再用繩子在兩頂端順序緊繞,最后在兩桿之間的接縫處圍繞兩三圈,再用雙重結(jié)收緊。
繩子不夠長需接繩時,兩根同樣粗細的繩子可用水手結(jié),這種方法
不易滑脫。連接兩根不同粗細的繩索,可用混合結(jié)。
選用藤蔓時,先在上面打個結(jié),然后拉緊,試其是否結(jié)實。結(jié)扣越緊,藤蔓就越結(jié)實。
剝?nèi)≤浤緲鋬?nèi)皮,要先根據(jù)所需長度將軟木樹截斷,然后剝?nèi)?nèi)皮。剝?nèi)r應根據(jù)所需繩索的粗細與股數(shù)剝制一定寬度和一定數(shù)量的內(nèi)皮。為使繩索結(jié)實耐用,可將3條內(nèi)皮交錯編織在一起,在末端打一個結(jié)。若需加長繩索,可將末端再加接內(nèi)皮編織,接頭處應留出4~5厘米長的內(nèi)皮,以備加接時使用。
在熱帶叢林中露宿,不要成片地砍伐樹木,這樣破壞了天然偽裝易暴露目標。注意不要搗破螞蟻窩、黃蜂窩,要清除營地四周雜草,周圍挖一道排水溝,并且撒一層草木灰,以防蛇蟲爬入。床鋪應離開地面30~50厘米,若打地鋪,可用樹枝、樹葉或細竹墊鋪,盡量不要用雜草。臨睡前先在地上敲打,清除爬上的昆蟲。醒來時,應首先仔細地察看身體周圍,不則附近若有蛇和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。還要注意保持遮棚的清潔,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。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,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,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,而蜥蜴則又會把蛇引來。注意不要用火燒魚骨頭,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。
4、吊床
叢林地帶吊床非常適用,而且吊床制作也極方便,帆布、軍毯、偽裝網(wǎng)都可以制作。吊床的兩端拴在兩棵樹上,上面再拉一根繩子,搭上方塊雨布,四角用繩子系牢,便形成一個防水帳篷。60年代,以切·格瓦拉為首的拉美游擊隊就用這種簡易的方法在叢林中露營。
5、筑雪洞和貓耳洞
寒區(qū)積雪厚的地區(qū)可以掏筑雪洞以避風寒,洞容量的大小根據(jù)需要而定。適宜掏筑雪洞的地方往往是沖溝、土坑、雨裂或山谷等積雪較深處。積雪在1.5米以上即可直接開口掏筑。積雪較薄的地方可以將雪堆積起來后開口構(gòu)筑。
雪洞一般不易過大,否則容易坍塌。洞口最好掏成拱形,開在避風之處。為防止冷風直吹洞內(nèi),開口后可拐一至兩個直角彎。洞子掏好后,可用雨衣、大衣或干草、樹葉封閉洞口保溫。但須留一通氣孔。為了確保安全,雪洞內(nèi)一定要留一把鐵鍬或刀,在暴風雪之后,可能需要用來挖掘出口。
在冰雪覆蓋的開闊地上,如無其它可利用的遮蔽物,可用壓實的雪塊或冰塊,修筑一U形雪墻,作為臨時的避風之處。
貓耳洞,即在溝壕、土坡的側(cè)壁掏一個可以棲身的洞,不過面積略大。洞口應開設在土質(zhì)好的陽坡、背風處,盡量避開陰坡、風口。貓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,通常洞內(nèi)溫度可比洞外高12~20℃左右。
在積雪深厚的地方駐留時間較長,可用壓實的雪塊筑雪屋。先挖一條僅能容一個人爬進雪屋的通道,然后將雪塊按螺旋形的方向壘放,縫隙涂一層薄雪。生活在北極的愛斯基摩獵人就常建筑這樣的雪屋臨時居住。
無臨時棲身的洞穴、帳幕時,燒石睡床也適于冬季露營。挖一個適合身材的坑,在坑底鋪上已燒熱的石頭,上面覆上熱土使之平坦,然后再鋪枯草、枯葉即可。
雪地宿營睡袋不能直接放在有冰雪的地面上,以免人體使冰雪融化而發(fā)冷。在使用睡袋前應使其充分蓬松,這樣保溫效果更好。睡袋必須經(jīng)常保持干燥,晴天時應將其曬干。每次使用后,要把袋內(nèi)的暖空氣放掉,以免暖空氣遇冷后水汽凝結(jié)弄濕睡袋。進睡袋時衣服不可穿得過多,穿多了會使人出汗,致使睡袋潮濕,而隔熱性能降低。
保持服裝干燥,特別是手套和襪子的干燥很重要。夜間最好用火烘干或放在睡袋里,在人睡眠時用體溫使其干燥。不可穿著鞋子烤腳,這樣不但不易烘干,反而使內(nèi)產(chǎn)生水汽,再外出時在冰雪中步行會凝結(jié)成冰,容易發(fā)生凍傷。獵人在這方面有個小經(jīng)驗,在襪子外面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,可使雙腳保溫并隔潮。
寒冷時絕對不要飲酒,飲酒雖然暫時可以造成身體發(fā)熱的感覺,實際酒精使血管膨脹,增加了身體的散熱,導致使力衰弱。
實踐告訴我們,冬季露營,單人睡不如兩人合睡暖和。將兩個人的鋪蓋加在一起會厚得多,彼此還可用體溫保暖。無論是單睡還是合睡,都不能穿棉衣,那樣會越睡越冷。最好是穿絨衣,睡下后應戴上皮帽,放下帽耳,前后反戴,以防凍傷頭部。臨睡前和醒來后,都應運動運動,以驅(qū)散寒意。我國地學工作者楊聯(lián)康在徒步考察黃河時,曾在12月的冷天里在青海高原上露宿。他宿營時無遮蔽,沒有篝火,身上僅蓋一件皮大衣。他之所以沒有被凍壞,就是因為沒有睡得過死,身上寒冷時,就起來稍加運動,這一點很重要。
冬季露營,還有一些輔助增溫的方法。例如,將裝滿熱水的水壺,去掉保溫套,抱在懷里,既可取暖,次日還可洗臉。又如,把一兩塊燒熱的石頭、磚頭放在被窩里取暖,效果也很好。此外,可將少量的生石灰,打碎后裝入瓶子、厚塑料袋或水壺內(nèi),加入一些水,密封放入被窩,10~20分鐘后即可產(chǎn)生熱量,并可在4~5小時內(nèi)保持較高的溫度。
冬季露營應想一切辦法取暖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燃點篝火是有效的取暖措施,但在受燃料(樹木、柴草)的限制條件下,可采取其它一些措施防寒保暖。例如,在原蘇聯(lián)的衛(wèi)國戰(zhàn)爭中,在燃料奇缺的嚴冬,克里木前線的蘇軍士兵們?yōu)榈钟鶉篮紵幻河徒萃噶说拇u頭和德軍布設的反坦克地雷中的炸藥來取暖。實踐證明,只要開動腦筋是能夠戰(zhàn)勝一切困難的